青年律师回顾大学校园生活2022年08月19日 09:10

在神圣的法学殿堂领略诸多名师的风采、在学习和辩论中感受大学生活的趣味、在学习之余参加社团感受策划活动的艰辛与快乐……这些都是广东青年律师在大学校园里努力奋斗的故事。

 

本期法学报考生看过来系列,律家君带你走近青年律师的大学校园生活!

 

 

 

林楚泉

● 广东名道律师事务所律师

● 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、法学硕士

 

26年前,出生于改革开放元年的我刚满18岁,坐着绿皮火车,前往位于山城重庆的西南政法大学报到,开启了难忘的大学生活。本科四年,我亲历了重庆的直辖、以及直辖后的巨变;体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峡告别游、感受独特的巴渝文化;遨游在神圣的法学殿堂、领略诸多名师的风采;更见证了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。

 

母校享有法学界“黄埔军校”之称,厚德重法的校训、务实创新的校风,对于法学素养的提升,影响深远;良好的师生关系、浓厚的学术氛围,让我们耳濡目染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;而心系天下、自强不息的西政精神,则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努力前行。

 

本科四年,除了课堂听课,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,现在流行的“占位”,记得就是大三那年开始出现的。当年还没有手机,互联网刚刚出现而没有流行。课外时间,我喜欢写作,四年间,笔耕不辍,写了几十篇“豆腐块”文章,部分发表在重庆市及学校的报刊杂志上,也因此被老师和同学们戏称为“法九六的一支笔”。现在想想,相貌平平、资质一般的我,当年因为写作,受到了不少的青睐和关注,正应了那句话:千金在手,不如一技傍身。

 

除此之外,我爱好广泛,热爱足球运动,参与组建了年级和班级足球队,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不少校园足球比赛,在绿茵场上挥洒着汗水,收获了赢球的快乐,也经历了失利的痛苦。也许正是球场上的这种磨炼和体验,让我不仅收获了健康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,也学会了初步的组织、沟通、协调能力,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,收获了这些在传统法学课堂上所没有的内容。工作多年以后,听到我担任法律顾问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说:热爱运动的人,总是比较积极、乐观,即使经历挫折和困难,也能够从容应对。我深以为然。

 

大学四年,回忆满满,收获良多,记得毕业的时候,我在法律系九六级264名同学中,综合测评总成绩排名第8,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。

 

大学四年,也留下了不少遗憾,青葱岁月转瞬即逝,要高效利用,殊为不易。作为过来人谨提三点建议:第一,志存高远,做好规划。无论是四年的规划还是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,应有充分而合理的筹划,把地基打牢,把目标明晰。第二,选择大于努力。选择什么专业、什么朋友、什么社团、什么兴趣爱好等,都决定着您的思维,甚至决定您未来的道路。因此,选择之前,不妨多听听老师、师兄师姐们的意见和建议。第三,凡事趁早,决胜于刀鞘之内。记得当年有同学大一就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,也有同学大三就拿到驾照,他们在日后的择业或继续深造中都有着明显的优势。

 

总之,只要心怀梦想,脚踏实地,充满自信,努力奋斗,相信您一定能够收获精彩的大学生活。

 

 

 

 

王勃

● 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律师

● 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

 

多年以后,站在广州律师辩论赛场上,我会想起2010年新生杯辩论赛决赛那个遥远的夜晚。

 

西政是以法学为主,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,多元的背景,自由的精神,使“尚思善辩”的论辩文化成为了西政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而对于兼修法学与新闻学的我而言,更广受其益。

 

青春贵在仰望星空还是脚踏实地?对于彼时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我而言,不仅是比赛辩题,更是横亘在我眼前的“康德之问”——青春之我来到这座刚逾甲子华诞的“法学黄埔”“能够知道什么”“应该做什么”又“可以希望什么”。从屈原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的天问,到康德“为我上者,灿烂星空,道德律令,在我心中”的笃定;从王阳明“立志而圣则圣矣,立志而贤则贤矣”的教诲,到周恩来总理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誓言,我在其中读懂了仰望星空的“治平”之念,也领悟了脚踏实地的“修齐”之道,而比赛的最终胜利,也开启了我在西政四年的辩论生活。

 

当我回顾大学时光时,这日子没有年份,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“请您论证”四个字。我横竖想,仔细参了半夜,才从字缝中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“辩论”,后人有偈云:“一入辩门深似海,从此万象皆空门”,这可能就是所有西政辩手内心的写照吧。于我而言,学习跟辩论便是大学生活最主要的两项内容,有趣的是,辩论何尝不是学习,而学习其实又似辩论。

 

四年的辩手生涯,让我对“西政辩论”有自己独到的理解。所谓辩论,是名辩论,而非实指辩论,重要的是以辩题为切口,以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”的理念深入学习,以勇气运用自己的智识,突破自己内心的陈见,并最终以设身处地达成真诚的双向理解,以“异”之对立,求“同”之统一。

 

而学业上的“新”“法”兼修,实质地给了我“对立”而复合的学科思维。一方面,我徜徉在浩如烟海的法学知识海洋之中,努力一窥古今中外的法学智慧精华,并尝试用所学,抽身“评判”世间纷繁;另一方面,我又真实地去感受这片蒸腾赤土的人与事,用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关切,躬身“感受”案例中的人情冷暖。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,而在于经验,这样的复合视角也给予我更多中国本土多元而鲜活的精神养料,让我得以更真切地了解且理解迅速发展的中国法治。

 

四年一弹指,临别的“优秀毕业生”荣誉可能是对我入学之问的圆满回应,而我毕业也有八年矣,也许很多知识已被大脑海马体深埋,但通过在西政学习所形成的“博学笃行、厚德重法”的态度与“中国立场、全球视野、法治信仰、人民情怀”的理念,却仍是我现今工作学习的宝贵财富。人生海海,却有毓秀情深;山山而川,总有歌乐敞怀,感恩西政,致敬西政,难忘西政!

 

 

 

 

杨帆

● 广东保信律师事务所律师

● 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

 

18岁是一个很奇妙的年龄——从法律角度而言,你将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法律以明示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布,这位少年从今日起将有权利决定他自己的人生。但从人生经历而言,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离开父母,尝试接管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人生。在过往的18年里,父母的唠叨,老师的教诲,你自己的努力促成了今日优秀的你。然而,从今日起,你这只雏鹰要学会自己飞翔了。

 

要怎么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呢?你可能会想,是要有聪明的头脑吗?是要有高超的情商吗?是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吗?当然,这些素质都很重要。但是如果让我选择成为优秀法律人最重要的品质,我一定会选择自驱力。毕竟想要成为展翅高飞的雄鹰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——扇动翅膀。

 

在你踏入大学后,父母将再也无法盯你的作业,老师也不会再要求你去自习,你要开始对你的人生负责。那么,你希望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?

 

想象是不难的。你可能希望成为诉讼律师,在法庭上唇枪舌剑;又或者想要成为公诉人,维护正义,惩恶扬善;又或是成为一名大法官,明察秋毫,深沉睿智……无论是哪种,总归是容易想象的。

 

可是你要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?

 

无论是哪一种法学职业都需要有良好的思辨能力,深厚的法学功底,扎实的笔头功夫,优秀的表达能力。

 

这些能力从何学来?是从考前一周的临时抱佛脚学来吗?是从东拼西凑的文章中学来吗?不是的,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使你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。

 

那些真正支撑你成为优秀法律人的能力,是从课堂中枯燥的思辨训练中学来,从一晚又一晚的埋头苦读、奋笔疾书中学来,从下课回寝室路上和同学对课堂问题的辩论中学来……

 

而这些让你真正立足于丛林社会的能力和底气,往往在课堂上都不会作出强制要求。

 

为什么不强制?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。没有人有义务再对你负责。你必须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必须要做什么,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做。

 

对于法学生而言,通过考试总是努力付出后可以实现的目标,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司法考试。但人生的考场,容不得临时抱佛脚和投机取巧。你看的法学著作,有一天可能成为法庭上力挽狂澜的理论支撑,而那些让你焦头烂额的法理逻辑,终有一天会成为你在法庭上将案子抽丝剥茧的利刃。

 

所以,少年们,学会自我学习、自我驱动,并将之作为你一生的课业,会是你们给自己最好的成人礼。

 

“其作始也简,其将毕也必巨”,希望你可以以移山之志,将这浩如烟海的法学知识化为己用,并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位优秀的法律人。

 

 

杨爽

● 北京市中银(珠海)律师事务所律师

● 中山大学法学学士

 

2006年,19岁的我拿着录取通知书从长春来到广州,坐了28个小时的硬座,一下火车,迅速被一股热气包围,瞬间感觉进了蒸笼。从此,“热”就成为我对广东的第一印象。

 

军训结束,我参加了法学院辩论队的选拔,经历了三轮选拔以后,我被淘汰了。当时十分伤心,为此躺在床上一天没有起来。远离家乡,孤独感渐渐包围了我,文化、语言的差异也让我十分迷茫和焦虑。

 

中大的社团十分活跃,内部运作和一家小型企业差不多,我第一次知道除了学习以外还有重要的事情,我加入了两个社团“青年法学社”和“岭南人杂志社”,兼顾自己的专业和爱好。大一为了这两个社团投入了很多时间。

 

2007年,大二了,我有所醒悟,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,只保留了一个社团青年法学社,从组织各类讲座、知识竞赛中,感受到和大家一起策划、执行活动的艰辛和快乐。

 

青年法学社的社刊上有句话“自由之精神,独立之思想”,这句话也是我对中大学术最初的认识。慢慢地,我发现在这里可以提出任何见解,从老师到同学,不会有人笑话你,他们会给予充分尊重和探讨,我开始慢慢变得有勇气,不再像以前一样追求所谓的“标准答案”,我开始真正地放飞思想,展现自我和个性。

 

我开始喜欢中大,连带着也喜欢广东了,包括它炎热的天气和岭南风味的饭菜。

 

除了外部的社团活动,班里的活动印象最深的就是读书会。在东校区牌坊下面的草地上,蚊子很多,班主任带着我们十几个人围成一个圈,谈论法学著作,著作我已经想不起来,只记得蚊子特别多,叮得我满身是包,后来也没坚持了。不过现在,经历了12年社会工作之后,我反而开始对理论渴求,想用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。不听老师的,十年之后还得补上。

 

大学的课程除了必修的专业课,也有很多选修课,五花八门,比如戏剧课、法医课、健美操、太极拳、散打等,“正事”和“不务正业”的界限越来越模糊,我开始明白这个世界是多元的,学科之间互相辅助,并非完全独立,人也是一样,应该具备多种素质,才能更好地闯荡世界。

 

2009年,我大三,参加了司法考试。用破釜沉舟的心态复习了半年,最后通过了,为我的律师梦拿到了通关文书。

 

2010年,我毕业了。经历散伙饭和喊楼,各种离愁别绪,开始懂得珍惜缘分。

 

毕业12年了,每次听到校歌,我依然内心澎湃,发自内心的感激我的母校中山大学。

 

它教会我知识的同时,也教我如何认识自己,认识世界,并且勇敢做自己。

 

 

 

 

申文

● 北京德恒(深圳)律师事务所律师

● 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、法学硕士

 

我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,本科读的是经济法专业,研究生选择的是法理学方向。

 

转眼间已毕业整整十年了。我度过了美好而精彩的大学生活,我的导师要求我们直接阅读经典原著,阅读哲学家、思想家的原著,我的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训练,也为我日后从事律师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。

 

大学的记忆如相册般一页页翻开:还记得大学期间同学们经常为讨论法律问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;还记得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;还记得同学们为了听明星老师讲课,早早去占位;还记得和同学们一起去听民谣、参加音乐节;还记得与同学们一起起早贪黑地上自习、准备司法考试;还记得同学们真诚地分享彼此的人生理想和对未来的迷茫……虽然那时我们是青葱稚嫩的,但我们觉得自己是世界的王,未来人生的画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。

 

面对即将上大学的你们,给一点小小的建议:

 

1.大学是建立三观的重要时期,多多阅读经典原著,与伟大的哲学家、思想家对话,提升自己的认知力,无论将来从事任何职业都会有所裨益。

 

2.多参加社团活动,尤其是辩论队、法律服务中心、模拟法庭、法律诊所等社团活动,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性,还能初步实践法律,因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。

 

3.多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,这是你一辈子的宝贵财富。

 

4.大学假期多去法院、检察院、律所或企业实习,了解不同职业的具体情况,结合自己的性格与能力,为日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做好准备。

 

5.多去法院旁听庭审,生动的案例会激发你学习法律的兴趣。

 

6.多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,在你尚未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,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。

 

7.可以尝试去兼职打工,了解社会,理解人性。

 

8.至少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,坚持成为一种习惯,强健的体魄是你日后工作的有力保障。

 

9.可以和同学去尝试创业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海绵般不断吸收各种知识,并且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,这些都是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能力。

 

10.有意识地学习和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,尤其是多抓住机会,锻炼自己面对大众时演讲,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,表达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能力。

 

我很喜欢的尼采曾说,人生要经历三个阶段:骆驼、狮子和婴儿。年轻时要像骆驼一样去负重积累,中年要像狮子般绽放自己的能量,而晚年要如婴儿般回归本真。愿你拥有精彩而无悔的青春,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!

以上内容仅代表律师本人立场

 

 

供稿 | 省律协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、文化与宣传表彰工作委员会

整理 | 陈凯岸、徐楚雯

编辑、排版 | 晓玲

校对 | 宣传部